近日,百度和今日头条掀起一轮公关暗战,互指对方“黑公关”之后,今日头条发布声明起诉百度,原因是其利用垄断优势进行的“不正当竞争”的行为......
从商业模式上看,两家公司都是用内容拉用户和使用时长,然后卖广告。但是广告市场年复合增长只有25%左右,这中间网络信息流广告增幅高一点,大概30—40%之间,但是这些广告基本上都被头条、百度、腾讯、阿里、微博几个巨头瓜分了。头条拿的多了。百度自然拿的就少了,竞争自然激烈。
怎么样把信息流广告卖得更好?最主要还是取决于两个变量:活跃用户规模和单个用户使用时长。
百度在去年重新开始加大对内容投放后,尝到了甜头,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用户时长增加了不少,我听到一个数据,手机百度单个用户的日均停留时长已经达到了40分钟。
这是什么概念呢?以前百度做搜索,你搜一下关键词就跳走了,停留时长不过几分钟,而转型信息流之后,用户就不是搜索了,而是一直刷百家上的资讯、看视频,时长拉升的很明显。百度有6亿月活,单个用户时长哪怕只提高1分钟,广告收入增量也很厉害。李彦宏表示,“我们现有的平台产品,包括搜索引擎及资讯流,都已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优化升级,并因我们的内容和服务生态系统而得以进一步丰富。”
广告一上来,财报就很好看了,即使百度未来重点在AI,
福布斯之前发表了一篇名为《These 20 Leading TechnologistsAre Driving China's AI Revolution》(这20个人领导了中国的人工智能革命)的文章,据文章统计,20位领导者有7人在百度任职,3人曾在百度任职,也就是说,20人一半来自于百度。
另外,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的一份AI人才分布数据显示,AI人才储备量方面,百度,阿里巴巴领跑,百度排第一位......
但是在当下,真正要给投资人交代,还是要把广告卖好,要卖更多的广告,就必须得有更多的内容来黏住用户,所以百度跟头条在内容版权上的摩擦也会有,头条号上的内容被抄到百家上,投诉是没用的。百家号的内容被抄到头条上,你去投诉也是很难的。
反过来站在头条这边看,一个用户在百度上停留的时间多一分钟,花在头条上的时间就少一分钟,对头条就有影响。
同样的逻辑其实对腾讯企鹅号、一点资讯、微博等等都适用,只不过头条和百度,一个是最大的信息流平台,一个对广告收入依赖性又最强,这两家的冲突表现的最为激烈罢了。
事实上,在追赶的路上,今日头条一直在尝试弯道超车。
然而,江湖后辈最怕大型前辈们的围追堵截,今日头条也免不了遇到这类尴尬。
百对百度的后来居上和BAT的强势围剿,头条陷入头部作者流失的困境,且今日头条用户增长量2017年出现首度下滑。
当然,头条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困境,孵化出了悟空问答、微头条、火山直播、火山小视频等一系列内容分发领域的垂直产品,试图将应用场景从工具转向社交。
如今的今日头条需要面对的是,于外,在自己优势领域百度穷追不舍、且BAT级开始围追堵截;于内,今日头条出现用户量下滑、作者流失等困局,今日头条若没有其他杀招助自己绝地反击,再加上自己四面树敌的性格,往后的日子恐怕越来越难过。
在内容分发领域,百度已具备与今日条头相抗衡的资本。
无论今日头条如何寻求突破困境,百度的内容分发平台已渐上正轨,且今日头条的困局已现,接下来我们更期待张一鸣能给人们带来新的好消息。
注:本文内容均源自对网络信息的抓取梳理,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、公正,但文中采用的报道、分析和资讯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