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上半年,受疫情影响,教育行业迎来风口,爆发的业务需求,激烈的行业竞争,让教育品牌加大了品效广告投放。据秒针系统线上广告监测数据,2020年1-5月教育行业广告曝光量接近过去3年曝光总量,其中约93%来自线上教育。
► 广告花费猛增,线上线下预算是否合理分配?► 投放的广告是否成功触达TA?► 其中有多少因异常流量打了水漂?► 广告投放后,流量是否成功沉淀为私域资产?
这些问题想必困扰着每个教育品牌。基于秒针系统覆盖线上、线下,公域、私域及内容的全域营销测量解决方案,这些问题都可轻松解决。
线上线下广告效果整合测量,
以TA为中心投放,实现低成本高触达
2020年Q1,线下广告投放虽受到了冲击,但相比出行圈及商圈,教育投放的主要场景——住宅受影响较小,增加线上投放的同时,教育行业线下住宅的投放并未大幅缩减。据秒针系统线下测量数据,5月底线下人流已恢复至疫情前的78%,住宅恢复至93%,与之伴随的,将是线下投放的回暖。
线上线下相互割裂,组合投放时,如何才以TA为中心,打好配合战,或控制触达频次节省营销预算?秒针系统通过线上、线下广告整合测量,可成功化解这一难题。
基于OTC(Opportunity to Contact)线下广告可见模型、时间概率模型等专利技术,及数据合作伙伴的地理位置大数据,秒针系统正在用全量的数字化测量革新传统的线下测量。
线下受众测量数字化后,线下广告(涵盖楼宇梯媒、地铁站、候车亭等多个场景)可以跟线上广告一样,建立统一衡量标准,评估PV、UV、TA及Reach表现,以TA为中心的线上、线下整合投放也就成为可能,线上、线下不同媒体类型的广告预算分配也更为科学。
重线下门店的教育品牌,还可基于目标TA的地理位置分布科学选址,并结合线上、线下广告测量数据, 评估不同广告媒体的到店引流效果,验证线上媒体定向投放准确率。
公私域监测互通,
全链路评估、优化广告转化效果
理想情况下,为获取完整的用户画像、评估媒体投放效果,教育品牌需打通公域广告监测数据、私域网站、app、小程序、H5落地页数据,及自有CRM、会员数据。
但现实中,多数企业仅使用媒体后台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或者自有CRM系统,流量获客与网站、app、小程序数据割裂在不同部门手中,造成用户数据中断、流失或无序等一系列问题,受此影响,私域流量的沉淀和转化也较为粗放。
使用秒针系统私域流量监测分析工具——秒针分析,通过与前端AdMonitor线上广告监测系统、及后端教育机构自有数据平台进行ID个体级别打通,教育品牌可清晰还原广告从曝光、点击,到用户登陆私域媒体、留资,再到转化、成单的全链路,硬广、社交媒体、搜索引擎、应用市场等不同渠道、不同广告形式的引流效果跃然纸上,后续的投放优化也就水到渠成。
公私域监测数据打通后,教育品牌还可基于串联的数据获取更精准的人群洞察,并结合热力图、用户轨迹、互动行为等数据,评估私域媒体不同页面的跳出率、着陆率、转化率等指标,针对性的调整页面创意、优化目标TA、媒介策略,并对未留资人群进行精准的二次投放。
教育文化行业异常点击达36%,
3重异常流量过滤,不为数据造假买单
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虚假流量,教育行业也不例外。据秒针系统《2019年度中国异常流量报告》数据,2019年,教育文化行业异常点击较为严重,达36.5%,位列异常点击TOP10行业,异常曝光为28%,两大指标同比虽均有下降,但仍值得警惕,因为这意味着广告投放近30%的费用打了水漂,对品牌而言,是不小的损失。
异常流量虽是互联网营销的顽疾,但并非不可应对。在这方面,秒针系统已经有超7年的技术积累和实战经验,旗下异常流量排查产品SmartVerify可基于AdMonitor广告监测系统智能过滤异常流量(包括一般无效流量IVT和复杂无效流量SIVT)。此外,通过与私域流量监测工具秒针分析无缝对接,公私域数据打通,可实现广告流量、私域流量和异常留资的三重异常过滤,有效打击曝光、点击、访问及转化造假。
某教育效果类客户通过使用秒针系统搭建的虚假销售线索排查体系,成功识别出20,000+虚假留资,有效规避了损失。同时,通过对用户曝光和注册留资的关系进行研究,秒针系统还帮该客户分媒体类型识别了有效投放曝光量,为其后续预算分配提供了数据参考。
文章来源:公众号 秒针系统
注:本文内容均源自对网络信息的抓取梳理,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、公正,但文中采用的报道、分析和资讯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建议。